宋朝最神奇的皇帝既幸运又悲剧既昏庸又英明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宋朝皇帝中,赵昀的出身最差,血统最不纯正,但是,他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皇帝:在他统治王朝的四十多年,竟然完成了“北伐灭金”的壮举。

赵竑本来可以顺利继位的,可惜他自作孽,将到手的皇位给推掉了。赵竑在东宫大放厥词、高谈阔论,接着竟然指责杨皇后生活奢靡,还指责朝廷宰相史弥远玩弄大权。还有一次,赵竑酒后失言,说自己日后肯定要将宰相史弥远流放到琼州去。他的这些话传到了史弥远的耳朵里,史弥远决心绊倒这个太子。

赵昀见到身份尊贵的宰相,不仅没有下跪,还傲气得一言不发。这样反而让史弥远有所希望,他决定考一下这个赵昀的文化情况。史弥远让赵昀写字,赵昀要来了笔和纸,写下了“朕闻上古”四个大字。史弥远被这个情况给镇住了,等回过神后,他握着赵昀的双手感慨道:“此乃天命!”

随后,史弥远将他送到名儒郑清之的家里,潜心学习。三年后,在史弥远的积极推荐下,赵昀被皇帝封为亲王。当宋宁宗病重之时,史弥远决定最后再“检验”一下这个候选人。他派郑清之到赵昀的家里去,开门见山的询问他敢不敢做皇帝。赵昀知道史弥远的套路,所以,任由郑清之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话。

所以,他提醒史弥远,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杨皇后的思想工作,而不是内部的动员。

那么,他哪里来的自信呢?

于是,在没有征得皇后同意的情况下,史弥远私自做好安排,让赵昀准备登位。出乎意料的是,杨皇后并不是史弥远战营的人,她反而拥护赵竑。不得已,史弥远只能派杨皇后的侄子去劝说她,希望她能够识时务、看清局势动态。杨皇后虽然屈服,但是她并不熟悉赵昀,不知道他是否有能力当好皇帝。

并且,还深情的对赵昀说道:“汝今吾子矣!”

赵昀依靠他们,自然也会受到他们的挟制。登位满一年,赵昀就被强迫娶了一位皇后,这个事情对于他来说是非常耻辱的。原来的杨皇后升为皇太后,为了控制新皇帝,决心在他身边安插自己的人。杨太后在自己的恩人那里选了一位叫谢道清的丑女,将她送进宫里面,准备给赵昀当皇后。

迫于压力,赵昀不得不就范。没多久,贾贵妃就病逝了,赵昀非常伤心。这些痛苦都是杨太后强加给他的,但是,赵昀没有表现出不满,而且,还对谢道清非常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昀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在强权面前懂得保护自己。面对杨太后的强权,赵昀一忍再忍。

还是服软!

赵昀如此对待史弥远,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第二,就目前来说,杨太后才是赵昀的头号敌人,他渴望摆脱老太后的约束。他知道,现在史弥远持续在打击异己,很快就会触及太后的势力,待他们鹬蚌相争后,赵昀才可以从中获利。

为此,他挑起了史弥远和杨太后之间的矛盾。

有一次,赵昀主动提出为杨太后燃放烟花,以此,庆祝老太后的劳苦功高。杨太后非常高兴,欣然前来观看。没想到,意外发生了。有一支烟火竟然直奔杨太后而去。幸好是虚惊一场,而赵昀领着臣子立即前来谢罪。杨太后事后细想,这个事情非常蹊跷,不仅是因为这支奇怪的烟火,还有就是赵昀。

于是,赵昀抓住这个机会,打击党内主要人物,彻底打散这个党派,让他们再也聚不起来,无法威胁到皇权。掌握国家大权的赵昀,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通过民生的改善和贤才的任用,将国家拉上了正轨,朝日益强盛的方向发展。

为赵昀开启享乐之门的是他最宠爱的女人——阎贵妃。为了取悦这个女人,赵昀竟不惜花费重金大修功德寺。如果说。赵昀仅仅是花费巨资,那也就算了,更可恨的是。赵昀竟然将自己的政权也让给了阎贵妃,任由其摆弄。

很明显,由于阎贵妃的怂恿,赵昀已经从一个明君变成了昏君。

那么,赵昀为何没有处决这些危害国家的奸佞小人呢?

事实证明,赵昀在位时,蒙古人还是无法越过长江,南宋依然能够存活下来。等到公元1264年,赵昀悄然离开人世,后面的情况就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

总体来说,赵昀是功大于过,毕竟,能够消灭金国就是一个莫大的功劳,对于一直积弱的南宋来说简直就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