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隆基有几个儿子最终继位的是谁
一说到中唐,其实首先想到的,便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的分水岭,也是由盛唐转向中唐的一个转折点。 我们对盛唐非常了解,创始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有贞观遗风的唐高宗、武则天,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等等,但是我们对中唐,似乎一无所知。 一来中唐没有什么明君,二来中唐没有什么名臣。我们对中唐还有一个硬核的概念,认为中唐时期,到处都是不听话的节度使。 这帮节度使拥兵自重...
-
唐朝皇帝看不出节度使的危害吗 节度使为什么能在唐朝内部兴盛起来
引言 “节度使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了大唐帝国的边疆,也为大唐帝国的繁荣起到了一些良好的作,但是它在后期同样也引起了安史之乱,而这也是大唐帝国衰落的开始。 节度使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王朝将某一个边境地区的一部分交给节度使来掌管,节度使在当地拥有行政权,铸币权和军事统领权等一系列的权利。节度使在自己节镇内的权利其实并不逊色于皇帝,甚至很多节镇内的人民只知道节度使而不知道皇帝。...
-
唐朝皇帝明知宦官专权的危害 皇帝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自理
朝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名正言顺,但朝臣不是自己人,皇帝很难对他们放下戒心;宗室就更不用说了,朝廷皇室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事情屡见不鲜。只有宦官是最让皇帝放心的,因为宦官是个不完整的人,其集团的特殊性,注定了宦官只能是效忠皇帝。 宦官是不会削弱皇权的,皇权强则宦官强,宦官们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不管唐朝宦官专权如何严重,皇帝照样对宦官宠信不衰。而朝臣...
-
唐朝皇帝为什么都不信太子太子乃危险品
唐朝皇帝不信任太子,因为太子爱坑爹。 如果弄不清楚李唐的皇帝继承制,说再多都讲不明白皇帝为何不信任太子李亨。 这种状态就是太子乃危险品,稍有不慎就会坑爹。 比如说,开国皇帝李渊就曾经历过。 说到这里,实在有必要说一下李唐的文化基因。 唐国皇帝李渊,祖父李虎是北魏时八柱国大将军。而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 李渊的生母和皇后独孤氏,一个儿媳(唐太宗的媳妇)都是鲜卑族。 “李唐氏族若仅就其男系论...
-
唐朝的后宫制度是怎样的唐朝皇帝后宫的划分
此外,太子东宫也有「内官」,太子妃一人,下有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等品级;诸王亲王妃下也有孺人等媵妻妾名位。皇帝在掖庭之选和后宫宠幸上,不大计较尊卑贵贱的,但若要册封给她们名位便十分重视门第了;尤其册立皇后,绝对要求门第高贵,必须「妙择天下令族」。册寺皇后首先强调「地胄清华」、「轩冕之族」等等,其后才是德行。有时侯皇帝虽不在乎,大臣们也会以门第为最有力的理由提出反对,使皇帝奈何不得...
-
唐朝晚期的倒霉皇帝唐昭宗为驱逐宦官引狼入室最终被朱温杀害
皇帝这个职业,尊贵时人人敬怕,落魄时谁都想踩上一脚。一个王朝的晚期,就像重病晚期,基本上无药可救了,这个时候谁当皇帝谁倒霉,而唐昭宗就是这倒霉大军中的一员。 杨复恭作为此时的权宦,平时就作威作福惯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拥立之功,于是更加无法无天了。王朝权力体系最好的状态,就是各方权力平衡制约,一旦某一方权力过大失衡,那势必会加剧矛盾,因此唐昭宗非常不满杨复恭。为了提高皇权...
-
唐朝懦弱皇帝眼见大臣与皇后通奸反与之共妻
武则天教育儿子们的方式那绝对是独步中外、震烁古今,岂能是现在我们那些崇尚棍棒教育的家长们所能比拟的。与现在家长们信奉棒下出孝子,看不惯孩子的行为便乱凑一顿出气不同;人家武则天信奉的是刀下出孝子,看不惯儿子的举止便乱杀一顿出气,李显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就是这么死的,你说在这样的教育下,李显能不老老实实的做人吗。 韦皇后的意志力却比较坚强,她对李显说道:“虽然祸福无常,但我们不能不见棺材就落泪...
-
唐朝宦官能决定皇帝的废黜 他们的权力为什么会那么大
唐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崔胤的宰相曾这么说过: 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宦官们开始担任军职,掌握军权。唐朝后期宦官掌握军,南衙卫兵分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等十六卫,由宰相直接统辖但基本到了唐高宗中后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遭到破坏,十六卫就徒有虚名了,北衙禁军就是募兵制的产物,最初发端于唐高宗时,到唐玄宗时达到极盛,以至于出现了藩镇。 安史之乱爆发后...
-
唐朝好皇帝李世民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上,干掉正统太子大哥而做了皇位“合法继承人”的那些次子幼子们,属于“后太子”一列,他们几乎拥有一个共性,即大都是关键时刻敢犯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流氓性格?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成功地升为“后太子”呢?就几个熟悉的例子品析有助说清。 扶苏是胡亥的大哥,秦朝那时虽然尚未建立儒家“长兄为父”的纲常传统,但是长幼依然是有别的。胡亥起初对大哥也是毕恭毕敬...
-
他是唐朝皇帝不幸沦为阶下囚 只能从狗洞吃饭
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朱全忠占据了东都洛阳,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建立起暂时的联盟,他们决定宁可让唐昭宗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全忠手里。于是,乾宁五年八月,唐昭宗从华州回到长安,同时宣布改元“光化”。唐昭宗回到长安后,宦官和朝臣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发了另一场危机。以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进行垂死挣扎,策划废黜唐昭宗,拥立太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