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北宋南宋
p classql-block宋朝(960年一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分北宋(960年一1127年)和南宋(1127年一1279年)两个阶段,共历18帝,享国319年。/pp classql-block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相对开明,农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社会变化,儒学复兴后形成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宋词兴盛,书法、绘画艺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pp classql-block1124年宋朝人口总数达1亿2千6百万。有学者称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p p classql-block1、宋太祖赵匡胤,960一976在位,年号建隆(960一962)、乾德(963一967)、开宝(968一975)/pp classql-block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建立宋朝。赵匡胤即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免唐朝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剝夺武将兵权。/pp classql-block太祖称帝后,首先平定了后周旧臣李筠、李重进的叛乱,巩固了北宋在原后周的统治。在与谋臣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统一全国。/pp classql-block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宋朝以讨伐湖南(武平军)叛将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高继冲投降。紧接着日夜兼程向南又吞并湖南。至此,宋朝切断了南唐、南汉与后蜀的联系。/pp classql-block乾德二年(964年)底,宋朝仅用60多天攻占后蜀(孟昶降)。开宝三年(970年)底,宋军从湖南南下,削平南汉。975年冬灭南唐,南方统一。为了统一全国,太祖设立封桩库来储备钱财布匹。他两次征伐北汉,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2、宋太宗赵匡义,976一997在位,年号太平(976一983)、兴国、雍熙(984一987)、端拱(988一989)、淳化(990一994)、至道(995一997)。/pp classql-block宋太宗继位后结束割据局面。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逐渐步入治世。/pp classql-block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太祖去世,其弟赵炅即位,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太宗亲征北汉,五月,北汉帝刘继元出降,北宋终于消灭了最后一个汉族割据政权,将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都纳入管辖之下,结束唐末以来割据的局面,取得局部统一。雍熙三年(986年)太宗派遣20万大军,分兵三路,再度伐辽,宋军先胜后败。战后,宋对辽由进攻转为防御。淳化四年(993年)初,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爆发被。太宗调整统治方针,全力贯彻"守内虚外"政策。后来,太宗先后逼死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又贬赵廷美到房州,太宗长子赵元佐也因同情赵廷美而被废,另一子赵元僖暴死,最后立襄王赵元侃为太子,改名赵恒。/p p classql-block3、宋线一1016)、祥符、天禧(1017一1021)、乾兴(1022一1023)。/pp classql-block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驾崩,赵恒即位,即宋真宗。真宗勤国,北宋进入咸平之治。/pp classql-block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举兵南下,攻破数州,深入宋境。赵恒想迁都南逃。最后在宰相寇准、禁军将领高琼等人劝说下,决定御驾亲征。真宗亲临澶州前线,宋军将士士气大振。辽朝见势遂与宋朝议和,达成"澶渊之盟"结束了四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赵受益出生,也就后来的宋仁宗。/p p classql-block4、宋仁宗赵祯,1022一1063在位,年号天圣(1023一1031)、明道(1032一1033)、景祐(1034一1037)、宝元(1038一1039)、康定(1040一1040)、庆历(1041一1048)、皇祐(1049一1053)、至和(1054一1055)、嘉祐(1056一1063)。/pp classql-block乾兴元年(1022年),线岁的太子赵祯即位(刘皇太后垂帘听政10年),刘太后去世,仁宗开始亲政。这时,西北局势愈发紧张,党项首领李元昊于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自此,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直至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李元昊表面臣服宋朝,宋朝每年赐予西夏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并重开边境榷场。在此期间,辽朝乘隙以重兵压境,借口索回关南十州,迫使仁宗对辽增加岁银10万两、绢10万匹。/pp classql-block仁宗时期,官僚队伍日益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宋廷大量增加赋税加重了对百姓的剝削,大批自耕农破产,加之连年灾荒,致使社会上出现大量流民,起义频繁。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摆脱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尝试变法。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仁宗任命范仲淹、富弼,希望他们改革弊政,革新政局,遭到官僚、权贵的攻击,新政夭折。/pp classql-block宋仁宗以后,宋朝社会危机日益严重。/p p classql-block5、宋英宗赵曙,1063一1067在位,年号治平(1064一1067)。/pp classql-block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即位,即宋英宗。英宗在短暂的统治时期,任用前朝能臣,大胆挖掘新人,重视书籍编修,发起写作《资治通鉴》。希望革除积弊,只是由于天不假年,未能着手进行改革。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逝,长子赵顼即位,即宋神宗。/p p classql-block6、宋神宗赵顼,1067一1085在位,年号熙宁(1068一1077)、元丰(1078一1085)。/pp classql-block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等进行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但使宋朝深陷新旧党争中。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立赵煦为太子。三月,神宗病逝,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由神宋之母高氏垂帘听政。/pp classql-block1125年,金朝大举南侵,至1127年攻陷东京,北宋灭亡。/p p classql-block7、宋哲宗赵煦,1085一1100在位,年号元祐(1086一1093)、绍圣(1094一1097)、元符(1098一1100)。/pp classql-block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死,哲宗即同章惇、曾布等结合起来,打起继承神宗"遗业"旗号,改元绍圣,恢复神宗颁布的一些法令。史称"绍圣绍述"。这一时期,免役、青苗、市场等新法逐步恢复。在军事上,哲宗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塘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厦城之战,使西夏臣服。/p p classql-block8、宋徽宗赵佶,1100一1125在位,年号建中(1101一1101)、崇宁(1102一1106)、大观(1107一1110)、政和(1111一1117)、重和(1118一1118)、宣和(1119一1125)。/pp classql-block哲宗无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徽宗重用蔡京、童贯等"六贼",借推行新法之名,举聚敛之实,使新法完全变质。最终激发了各地民众的武装反抗。/pp classql-block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起义,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南下攻打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在宣和三年(1121年)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战败被俘,起义失败。与此同时,漆园主方腊于宣和二年(1120年)率众在歙县起义。他本人虽于起义第二年被俘,但余部仍在战斗。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使其很块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直到宣和四年,起义军余部才被宋军下去。/pp classql-block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被自东北崛起的金朝打得接连败退后,作人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于宣和二年(1120年)定盟。双方商议两同共同攻辽:金军攻取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境),宋军负责攻打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给辽的岁币改缴金。此即为海上之盟。/pp classql-block"海上之盟"订立后,金朝接连攻下辽的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及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出逃夹山(今内蒙古包头附近)。宋朝因忙于方腊起义,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才派兵攻打燕京,结果宋军大败,再派兵又败。为了掩饰败债,童贯暗约金军攻打燕京,金军越过长城,攻占燕京。宣和五年(1123年)金太祖掠去燕京人口。宋占领燕地后。继续掠夺、榨取未被金搜括尽的民户,引发了人民激烈反抗。/p p classql-block9、宋钦宗赵桓,1125一1127在位,年号靖康(1126一1127)。/pp classql-block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派两路大军南下攻宋,长驱直入,直逼开封。徽宗立刻传位其子赵桓,即宋钦宗。宋钦宗在战和之间举旗不定。十一月底,金军再次包围开封,由于宋朝的投降政策,开封陷落。靖康二年(1127年)二日六日,钦宗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徽宗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大臣张帮昌,建立一个傀儡政权一一史称"伪楚"。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北宋至此灭亡。/p p classql-block10、宋髙宗赵构,1127一1162在位,年号建炎(1127一1130)、绍兴(1131一1162)。/pp classql-block靖康二年(1127年),康王赵构从济州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府。/pp classql-block高宗起用李纲,李纲推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到开封组织抗金斗争。王彦率领的"八字军"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吸收太行山一带的10多万义兵,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金力量。宗泽积极联络河南、河北的各支义兵,同"八字军"彼此呼应,在黄河南北给予金军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这时,高宗宠幸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企图割地求和,竭力破坏李纲联合义兵抗金。李纲任相不足百日即被罢免。高宗被金军追赶,南逃扬州后,苟安享乐不思还都,积忧成疾,于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含恨逝世,他所聚集的义兵群龙无首,被女真贵族各个击破。金军得以逐个攻陷两河州县。/pp classql-block建炎二年(1128年)底,女真贵族初步建立对两河地区的统治,并继续向南占领山东、河南等地区,进逼扬州。高宗渡江逃往江南,金军追到明州(今浙江宁波)。高宗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四个多月。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宗弼决定撤兵北上。北撒到镇江时,遭宋将韩世忠堵截,入黄天荡围困48日逃撤。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不再渡江。此后。宋、金在川陕交界地区进行长期的拉锯战,进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绍兴五年(1135年),金太祖死,金熙宗即位,将河南、陕西原伪齐统治地区交还南宋,同南宋议事。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由宰相秦桧代高宗跪接金朝的国书。/pp classql-block绍兴九年(1139年)七月,完颜宗弼发动,夺取兵权,撕毁和议,并于(1140年)五月,金朝兵分四路南下夺河南、陕西。在顺昌被刘锜击溃,退回汴京。七月,岳飞率领岳家军接连在郾城之战、颖昌之战中大败金兵,先锋部队克复郑州、洛阳。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高宗却下令宋军班师后撤,以便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年)八月,岳飞被罢官投入大理寺狱。高宗、秦桧进行降金求和活动,在同年十一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纳贡。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被解除。岳飞被杀害。/pp classql-block"绍兴和议"之后,秦桧总揽朝政18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南侵,在采石(今安徽马安山西南)被虞允文指挥的宋军击退。此时金国内乱,金军北撤,南宋渡过危机但宋金战争并未停止。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立赵昚为太子。同年六月,高宗下诏退位,赵昚即位,是为宋孝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立南宋。绍兴和议签定后,南宋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得以偏安一隅。宋孝宗、宋宁宗时两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1234年南宋联蒙天金,随后宋元战争爆发。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p p classql-block11、宋孝宗赵昚,1162一1189在位,年号隆兴(1163一1165)、乾道(1165一1173)、淳熙(1174一1189)。/pp classql-block孝宗即位后,革新朝政,力图恢复。他在位之初就平反岳飞冤狱,驱逐朝中秦桧党人,起用主战派大臣张浚等,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和轻敌思想,北伐军在符离之战遭遇失败。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pp classql-block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被视为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太上皇高宗死后,孝宗对日益冷谈。最后决定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宋光宗。然而光宗即位不久就患精神疾病,受制于李皇后,与太上皇孝宗的关系日益紧张。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孝宗病逝,生为人子的光宗不肯主持丧事。朝野对这种不孝的行为极其不满,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动荡。宗室赵汝愚、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立新君,他们联络外戚韩侂胄,说动吳太后支持他们拥立嘉王赵扩登基,尊光宗为太上皇,赵扩即宋宁宗。/p p classql-block12、宋光宗赵惇,1189一1194在位,年号绍熙(1190一1194)。/p p classql-block13、宋宁宗赵扩,1194一1224在位,年号庆元(1195一1200)、嘉泰(1201一1204)、开禧(1205一1207)、嘉定(1208一1224)。/pp classql-block宁宋初期,赵汝愚任宰相,因不合礼法被罢。北伐失败,史弥远借机笼络主和派和韩侂胄的反对派。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等伪造密旨,杀了韩侂胄。次年(1208年)与金朝进行"嘉定和议"史密远满足金人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称金主为伯父,此外还增岁币30万,以300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从此开始了史弥远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独揽大权。赵竑对史弥远的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位,改立赵昀。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宁宗去世,史弥远矫诏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p p classql-block14、宋理宗赵昀,1224一1264在位,年号宝庆(1225一1227)、绍定(1228一1233)、端平(1234一1236)、嘉熙(1237一1240)、淳祐(1241一1252)、宝祐(1253一1258)、开庆(1259一1259)、景定(1260一1264)。/pp classql-block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在北方,金朝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绍定六年(1233年),主持灭金亊务的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派江海、江万载叔侄携孟珙等领兵2万、运粮30万石,联合蒙古军包围蔡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南京应天、西京洛阳),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6月12日,全子才收复南京。7月5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三城已被蒙古兵掳掠一空,宋军乏食,陷入绝境。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阳宣告失败。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不甘心失败,于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和嘉熙元年(1237年)两次南侵,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队发起第二次全面进攻。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时在鄂州督战的南宋右丞相贾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后假报功获加官晋爵,攫取朝廷大权。/pp classql-block理宗在位后期,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使朝政大坏。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p p classql-block15、宋度宗赵祺,1264一1274在位,年号咸淳(1265一1274)。/pp classql-block度宗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贾似道因此擅权,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他禁止让度宗了解前线年),忽必烈在大都建国号为元。咸淳九年(1273年),樊城、襄阳相继陷落,荆湖战线年)七月,度宗去世,其嫡长子赵显即位,是为宋恭帝。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p p classql-block16、赵隰,1274一1276在位,年号德祐(1275一1275)。/pp classql-block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南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于丁家洲之战大败,主力瓦解。十一月,常州、平江相继论陷。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举行受降仪式,恭帝被俘。/pp classql-block临安陷落后,宋室和广大爱民始终没有投降,拼命抵抗。恭帝的兄弟赵罡、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p p classql-block17、宋端宗(罡),1276一1278在位,年号景炎(1276一1277)。/pp classql-block赵罡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同时,文天祥在陸地组织军民抵抗元军,而朝臣陈宜中、张世杰、陸秀夫等人护送赵罡、赵昺乘船南逃,和宋室在海上漂泊,组成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宋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年仅十一岁的赵罡去世。陸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p p classql-block18、帝赵昺,1278一1279在位,年号祥兴(1278一1279)。/pp classql-block1279年亡于元朝。/pp classql-block同年,文天祥兵败被俘。随后在元军的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广东新会)。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全线溃败,陸秀夫背着赵昺投海自尽;张世杰率余部突围后,也溺卒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至此,宋朝彻底灭亡。/p p classql-block宋朝十八位皇帝像/p p classql-block宋世系表/p p classql-block宋金澶渊之盟/p p classql-block金军南下一、二次作战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元忽必烈灭宋之战/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形势图/p p classql-block北宋(一)纪年表/p p classql-block北宋(二)纪年表/p p classql-block南宋纪年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