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朱标皇帝简介
明朝朱标皇帝简介 明朝朱标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简介 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皇帝:明朝朱标,历史上评为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朱标,明朝历史朱标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本名:朱标,别称:懿文太子,所处时代:明朝 朱标(1355年—1392年5月17日),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
-
明朝朱常洛皇帝简介
明朝朱常洛皇帝简介 明朝朱常洛 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简介 小编今天讲一位明朝历史皇帝:明朝朱常洛,历史上评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明朝历史朱常洛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中文名:朱常洛,国籍:明朝,民族:汉族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庙号光宗。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
-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真的无人可用吗刘一燝温体仁这等能人为何没能让大明起死回生
前一篇说了朱由检的“治与乱”。朱由检登上帝位时,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在“群盗满山,四方鼎沸”的形势下,朱由检不求治而自乱。这一篇且说他的“疑与信”—— 自乱阵脚,崇祯皇帝肯定是有目的的。 崇祯依靠什么?像是文臣,但显然又不是。宋代建隆元年至嘉祐四年,一百年时任用宰相五十人,崇祯十七年,也是五十人。前后这五十人,不乏有用之才,陸以湉在《冷廬雜識》中认为:“明崇禎朝五十相,文震孟最贤,入阁三月遽罢...
-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煤山自尽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七年,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天启以后,明朝统治阶级全面腐朽,社会生产凋敝,满洲后金政权日益强大,农民起义方兴未艾,思宗即位之时,明王朝正面临两面作战、腐朽衰落的严峻形势。为了挽救明朝的灭亡,他力图振作...
-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什么只有明十三陵
在寿山麓那里沉睡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死前皇位政权,死后化成尘土,这些明朝的帝王们免不了的倒下。不过大家不免会疑惑,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13位葬在一起呢? 第二位便是宗朱允炆,其实明十三陵是从朱棣迁都才开始在北京建立的,那么朱允炆在朱棣之前,所以不在里面也实属正常。 最后一位便是明代宗朱祁钰了,朱祁钰在位时是大有作为,可是这个本不愿成为帝王的人最终也是被明英宗给拉下了马,自古成王败寇...
-
明朝最悲催皇帝在位期间被人下泻药一夜拉40次只活了一个月
一般情况下,不论皇帝宠幸妃子还是宫女,都会有专人记下时间地点,但明神宗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提起裤子便走,几个月后,王氏渐渐显怀,被李太后叫到密室询问,才说出实情,后来又查了起居注,才叫来明神宗询问,起初明神宗还不愿承认,等李太后拿出证据,明神宗才红着脸认了! 1620年8月28日,朱常洛召集朝中重臣托孤,9月26日,朱常洛驾崩,享年38岁,因为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时间,又被称作“一月天子”...
-
明朝最委屈皇帝击败五万蒙古铁骑却被骂昏君
但是史书上对这位皇帝的评价却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评价他是一位德志才干,聪慧能干的好皇帝,在政绩上也是有很大的作为,另一方面又说他在任政时期荒淫无道,贪玩好耍,经常荒废政务,不理朝政,以致于明朝衰败的更快。除此之外民间对正德皇帝也是评价颇多! 网络配图 但是据说有一次,朱厚照实在是掩不住他的贪玩本性了。那时正好是关外边境正在发生战乱,蒙古举进犯,战况十分的激烈。...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 臣子为什么擒了又放呢
核心提示: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的“正德爷”最奇葩的经历,就是他的下江南。而他此行闹出最大响动的地方,正是在明朝的南都南京。 微服私访 看正史上的尊谥,完全看不出明武宗朱厚照的“奇葩”。他爱冒险,也爱恣游。自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开始,他屡次微服出京,先是到较近的昌平、居庸关等地,直至远到宣化(张家口)、大同...
-
明朝开国传奇皇帝朱元璋一生有几个儿子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明太祖实录卷一》曰...
-
明朝崇祯皇帝为什么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每次读史读到这里的时候,笔者总要惊讶一番,沉思一番。惊讶的是,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调兵遣将上,居然还有闲心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毫不相干的事情;沉思的是,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功绩,并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